加快调整提升质效
2025-3-7 10:14:37 点击: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数智赋能是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作为制造业第一大碳排放领域,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赵民革表示,纳入全国碳市场是钢铁行业碳管理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将减碳与经济利益紧密关联,低碳冶金等变革性技术发挥的支撑性作用愈发凸显,将进一步促进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探索世界前沿低碳技术方面,全国共有22家钢铁企业的60项技术正同步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宝武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示范项目获得2024年世界钢铁协会第15届“Steelie奖”之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河钢启动全球首例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弧炉新型短流程项目、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已投产,中国钢研建成全球首条纯氢竖炉示范线……中国钢铁在低碳冶金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钢铁行业减污降碳需协同推进。截至2024年底,共有171家钢铁企业(包括一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26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53亿吨,吨钢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约475元,吨钢平均环保运行成本约224元;45家钢铁企业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1.68亿吨。
根据部署,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将于2025年底收官。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张昊龙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七次会议上表示:“到年底80%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对于大家关心的剩余20%未实施改造的产能,我们已启动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预研工作,将通过加严标准、部门间协同政策,推动其治理水平提升或逐步退出。”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加速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据中钢协统计,目前,重点企业的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95%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战略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80%的企业已建设智能集控中心,81%的企业探索开展大数据模型应用。钢铁企业能源管理、安全管控、物流仓储、生产过程优化等创新场景应用大幅增加。
《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提出,到2026年,钢铁行业数字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工业深度融合,行业数字生态体系持续完善,基本实现由单点突破、局部应用向系统性、全局性的数字化发展转变。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钢协已联合钢铁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等发起成立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同时,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将深入推进。
加快调整提升质效
当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爬坡过坎的考验。受市场供需失衡、钢材价格低位、原料成本高企等影响,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从钢铁需求看,受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影响,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从2020年10.48亿吨的高点连续4年下降至2024年的8.92亿吨,降幅达1.56亿吨。2025年,预计下游用钢需求将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望收窄。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仍将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制造和消费中心地位。”中钢协有关负责人表示,钢铁企业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去年四季度以来,行业运行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一些经济指标持续恢复向好。
业界普遍认为,当前,钢铁行业运行的主要矛盾在于总供给能力充裕而需求强度减弱,新的动态平衡机制尚未建立;部分企业仍存在放量生产以低价取胜的思维惯性,行业自律还不够。
“存量优化、减量提质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张海登表示,要坚决摒弃产业和企业发展依靠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行业和企业效益增加、效率提高、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上。
今年,钢铁行业将加强自律,着力提升行业运行质效。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提出,要把“产量不增、产值倍增”作为该省钢铁行业发展目标,改变行业赛道拥挤和同质化竞争的现状。
“多维度把握高质量发展,确保行业平稳健康运行。”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迟桂友表示,要按照“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6个维度评估企业发展质量,逐步建立一套以绿色、低碳、能效等为主要导向的有利于先进产能充分发挥、促进优胜劣汰和供需平衡的产量调控机制,助推钢铁企业由传统生产商向品牌服务商转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数智赋能绿色发展 20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