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创新发展 助推国内铝工业绿色转型
2025-1-3 13:43:52 点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立足赤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从技术、市场、标准和产业体系等角度提出了系统性推动方案,方向明确、内容全面、详实具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该方案的发布,对推动我国赤泥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引领国内铝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动方案》谋划设计系统有序、层级递增目标合理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呈碱性,全球库存量已超过35亿吨,新增约2亿吨/年,利用率小于4%,我国每年新增约1亿吨/年,2023年利用率不足10%。推动赤泥规模化高效利用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行动方案》的发布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全面提高赤泥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强化传统产业创新驱动,推动构建铝工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以来,我国积极推动赤泥综合利用,在回收有价金属、生产建筑材料、胶凝材料、修复材料、路基材料以及化工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多路径、多领域的综合利用方式。《行动方案》从推动赤泥源头减量、提升基体材料品质、优化协同利用路径、丰富产品应用场景、扩大工程示范规模、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等方面统筹布局,同时提出了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助力落地实施,新增赤泥综合利用率2027年达到15%、2030年达到25%的层级递增目标合理,对于助推氧化铝产业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二、系统构建科技创新方向,发展赤泥利用新质生产力
《行动方案》紧紧围绕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着力提升赤泥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强化产用两端科技创新,推动培育赤泥产品、产线到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立足于赤泥源头排放体系的原始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大对赤泥性质与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探索开发非石灰拜耳法溶出、矿石源头阻断等技术,鼓励氧化铝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赤泥源头减量。同时,提出鼓励解决赤泥利用卡脖子问题,发展元素赋存形态调控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鼓励在钢铁、水泥、建材、交通等领域开发赤泥基产品,拓宽在化工、充填等领域的产品替代,推进构建赤泥分质利用技术系统,通过强化从0到1的原始创新,夯实赤泥从“废料—原料—材料”的资源化利用基础。
着眼于规模协同利用体系的路径创新。《行动方案》提出现有路径规模创新,鼓励钢铁行业在配矿冶炼、烧结球团、功能助剂以及短流程炼钢等领域使用赤泥产品。鼓励水泥、建材等行业创新利用渠道,优化胶凝、路用、充填等行业应用方法,推进赤泥综合利用量效齐增。《行动方案》提出拓展赤泥利用新路径,支持赤泥无机填料、油品提炼、三废治理、提取稀有金属,改性土壤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发新的应用路径,形成一批应用赤泥产品的新领域。同时,还提出结合供需关系和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建立跨区域、跨行业、多层级协同的创新机制,夯实赤泥综合利用产业体系的发展基础。
聚焦于区域示范工程体系的产业创新。《行动方案》统筹布局赤泥综合利用产能,聚焦钢铁、水泥、建陶等赤泥利用规模较大的重点领域,以及赤泥产生量较大的山东、山西、河南、广西重点地区,结合各区域特点,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完善赤泥产业创新体系,支持生产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合作,强化人才交流。鼓励建设赤泥综合利用技术实验室、研究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和产业化孵化平台,建设创新一批赤泥规模化利用的典型示范和产业标准,夯实赤泥综合利用工程化体系的根基。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11月份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8%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