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定第三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钢铁行业将拥有怎样的“碳未来”?
2025-11-1 9:55:10 点击: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通过视频向全球郑重宣布了中国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NDC):“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这昭示着中国气候行动迈入新征程。
NDC3.0填补政策空白设定转型倒计时
NDC,作为《巴黎协定》下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核心载体,要求缔约方每5年提交并更新一次,以体现“力度递增”原则。回顾历程,中国曾于2015年首次提交NDC,明确了“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2020年,又进一步提出了“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愿景,由此奠定了“双碳”目标基石。此次提交的第三轮承诺(业界称之为NDC3.0),最显著的意义是在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之间,明确了2035年这一中期节点,从而构建了一个更为完整、可预期的“2030碳达峰—2035碳下降—2060碳中和”战略路线图。同时,之前的“双碳”目标愿景,虽然终点(碳中和)与起点(碳达峰)明确,但对碳达峰之后如何走向碳中和,特别是2030年—2060年这30年间的具体下降路径与节奏,缺乏国家层面的量化指引。NDC3.0的提出,填补了这一关键的政策空白,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规划、各行各业进行战略性投资提供了清晰的预期和依据。对钢铁企业而言,2035年时间节点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转型倒计时器。它意味着,留给企业对现有高碳资产进行改造或替换的窗口期是有限的,企业必须在此时间点前,完成主要的技术路线选择和大规模投资部署,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碳成本急剧上升、产品绿色竞争力不足,乃至在国内外市场中被迫边缘化的风险。
NDC3.0的三大突破性特征
与前两轮NDC相比,NDC3.0并非简单的目标数值提升,而是在覆盖范围、管控气体和战略路径上展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覆盖“全经济范围”,意味着无行业可置身事外。NDC3.0明确将减排责任从传统的能源、工业等重点部门,扩展至包括交通、建筑、农业乃至服务业在内的所有经济领域。
二是管控“全温室气体”,标志着减排力度空前加大。与2030年碳达峰目标主要针对二氧化碳不同,NDC3.0首次将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国家强制管控范畴。这些气体虽然在大气中浓度低于二氧化碳,但其全球增温潜势(GWP)极高,部分物质甚至是二氧化碳的数百倍乃至上万倍。对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管控,预示着下一步的环境监管将更趋精细和严格。
三是锁定“净排放量”,明确了“减排”与“增汇”双路径。一是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通过生态建设与技术手段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前者依靠能源结构优化、能效提升和工艺流程创新,后者则依赖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碳汇以及碳捕集、利用与CCUS(封存)等负碳技术。发展CCUS技术已成为钢铁行业实现长期碳中和的“兜底”保障方案。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短流程企业应该早点纳入全国碳市场吗? 2025/11/1
